对母校的无限质朴情怀-周琪
编辑:张海 |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4日 14:59 | 点击:[]

 

 

对母校的无限质朴情怀

 他是中国干细胞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是知名的发育生物学专家。与此同时,他也曾是一名东农的学生,是秦鹏春教授和谭景和教授的得意门生,是一位在采访时喜欢我们叫他师兄、时刻铭记恩师恩情、对母校充满无限质朴情怀的知名校友。他,就是周琪。

 周琪,中共党员,博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琪研究员主要从事细胞重编程、干细胞多能性获得与维持等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推动再生医学的发展。他入选了国家首批万人计划,曾先后获得国际转基因研究genOway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奖励;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先后多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世界十大医学突破”。

 出生于1970年的周琪,是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首届毕业生。那时候全系只有一个班级,全班也只有19名同学。和现在的每个班级动辄几十人、部分院系多则数百人的组成相比,这仅有19名学生的小班级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学习方面,班级里的同学互相比赛、互相帮助,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回忆起当年,周琪说道:“那时候我们其实是很累的。大一的时候,我们一年所修的学分几乎和其他学院三年要求的学分一样多,每天除了8个小时的‘满额’学习外,晚上还会加班加点的抢时间上课。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高强度要求下,班级的19个人,也没有一个人掉队,每个人都在尽自己全力去拼搏着。”全班同学不但在学习上奋勇争先,在其他方面也从不甘落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而且文体成绩绝不输于他人。

 “如今的母校无论是校园面积、学生数量还是教学资源,和20年之前的农大相比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在条件并不优越的当年,我们的大学生活却有着别样的乐趣。”谈起曾经的那段大学时光,坐在我们面前的周琪教授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从他平静的叙述里,我们一同回顾了那段不知他曾回忆过多少次的时光,一同感受了大学经历对于他人生历程的重要影响。曾经废寝忘食,却甘之如饴;曾经夜以继日,却精神振奋。日复一日,那些不惧辛苦、无暇自怜的日子真的就在大学期间渐渐铸成了自我修炼的丰碑,无论是在科研学习上抑或是在生活文娱上。这种“自然而然”、不加修饰的动力支撑着他们走完最纯粹的学习生涯,也伴随着他们在以后的人生历练中始终保有最简单、最质朴的情怀。也正因如此,当年87级的他们对母校的感情格外深厚,以至于时隔多年仍对母校有着难舍的眷恋,并且总会定期回到母校进行参观,一起回忆当初美好的大学时光。母校的细小变化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所以当学校增加了新的教学设施、改善了校园环境、学术上取得了更高的进步时,他们都是在第一时间知晓,感慨母校与时俱进的变化和焕然一新的面貌。

 谈到周琪的大学学习生涯,就不能不提到他的老师们。说到曾经的恩师,周琪的话语之中满是感激之情。周琪说,母校带给他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他的老师。他说自己真的很幸运可以遇到学术成就颇高且又人格高尚的老师。在当年的学习生涯中,正是因为秦鹏春、谭景和等老师的关心始终不离其左右,课业上对他们的要求近乎严苛,才造就了这样一批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双强的“87届”。当初血气方刚的他们对于老师的做法也有着些许不理解,但今天回过头来看时,他们却要感激恩师们的教诲和严格教导。正是因为恩师们以往的高标准、严要求才成就了今天的他们。提起恩师,秦鹏春先生在周琪的成长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虽然在周琪的本科求学经历中与秦鹏春教授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秦先生仍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回忆起秦鹏春先生的时候,周琪动情地说道,“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现在我仍然保存着和他的信件,这些信件大多是在我出国求学时,他为了解我在国外的研究进展、生活近况的亲笔信件。秦先生一生育人无数,其中包括许多并未与他直接接触的人,如今其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秦先生的一生真正地做到了桃李满天下,但是时至今日他却再也看不见这些了。”

 源于当初恩师教学的耳濡目染,周琪在教育自己学生的时候,也将秦先生的品行传承了下来,对学生有着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周琪并不认同现在社会普遍认为的80后、90后学生浮躁的观点,而是夸赞现在的学生拥有宽阔的知识面以及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些是过去的学生所无法比拟的,如今的学生的素质和素养更加优异。在周琪看来,学生是没有差别的,只要适当加以包容、鼓励和引导,都是可塑之才,都可在未来的舞台大放异彩。在周琪北京的实验室中学习的,不仅有博士生、硕士生,还有在读的本科生,甚至还有中专生和高中生。而且,周琪的实验室每年还会定期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他们普及科学知识。广纳人才,传道授业,在周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让秦先生伟大的精神可以影响更多的东农学子,让秦鹏春先生高尚的品行长留人们心中,周琪及秦先生的其他学生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秦鹏春教育基金”,以此鼓励那些在科学研究上有创新思维的同学。建立基金绝不是简单的事情,周琪和秦先生的其他学生花费了很多心思,无论是参加基金会的活动,引入新的基金,还是奖励学生,这一系列的工作他们都亲自参与、把关。周琪说,“秦鹏春教育基金”不同于其他的组织奖励,也与其他的基金不同,它不是奖励优秀干部,也不是奖励优秀学生,而是鼓励创新精神突出的学生。每年,表现突出的同学都有机会直接去北京周琪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在得知母校要开展教育基金会活动的时候,周琪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与我们分享了运行教育基金的相关经验。在基金运行问题上,周琪特意强调一定要用严格的标准来进行管理,确保基金的来源与渠道;这个基金的规模可以不是很大,但运营的机制一定要十分健全。

 周琪是无数学子心目中的优秀榜样,他也始终不忘母校对他的培养,总说自己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和母校的影响分不开的。东农的精神一直在深深地影响着周琪,使他身上真正的科学家的品质低调却又耀眼。周琪说,一位真正的科学家所要具备的品质很多,而正直、洞察力、执行力、亲和力却是可以称之为共性的特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像周琪这样一位在学有所成之际,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返回祖国,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为我国动物胚胎克隆和干细胞研究贡献力量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学术上成果丰硕、成绩斐然的学者,是真正可以被称为科学家的。

 周琪现在的工作地点主要在北京,他的工作十分繁忙,但每年依然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回到母校参与和支持学科评估、学术报告和系列讲座活动。目前,这些活动的影响力已不再仅限于东北农业大学,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师生也会前来参加、学习,活动的影响力几乎遍及东北三省。谈及对母校的贡献,周琪的回答简单而又质朴,“我认为这些都很正常,是每一个校友应该做的事情”。实际上,这些在周琪口中轻描淡写的话,却需要他为之付出百倍的努力与汗水。周琪为母校所做的一切,全校师生都看在眼里,并深深为之感动。

 在谈及母校的校友工作时,周琪为我们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还与我们分享了如何聚集更多的校友来为我们的母校做贡献。周琪说,从东农走出的学子已经有几十万之多,而且很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如果我们可以利用其中50%的资源来为我们的母校服务的话,这力量就将是不可小觑的。而在提到校友电子信息报《天下东农人》的时候,周琪则建议我们扩展一下推送的平台,以便让更多的校友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看到母校的信息,及时与母校沟通交流。听着他中肯的建议,感受着他身披成就的光环却始终心系母校的浓浓深情,我们无法不感动。

 不管周琪身上的光环多么闪耀夺目,却始终有这样的一个标签不会改变,那就是他曾经也是东农学子中的一员。饮水思源,作为从东农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周琪没有忘记回馈母校,并用行动证明着自己对母校深沉而又热烈的感情。周琪的身上还有另一个标签,那就是我们东农人身上特有的质朴的品格,这种品格让他在学术上保持严谨求真,在传承师德上诲人不倦、持之以恒。谈话中,周琪一直都是以最亲切的态度与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所有话语都让人感觉他所做的是那么的自然,而他表现得又是那样淡然,这种淡然也体现了他朴实、低调的人格魅力。周琪说:“东农拥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而这需要广大的东农人去继承和发扬!”他的话语尽显质朴,情感却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也希望,在周琪对于母校的质朴感情的感染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东农校友继承东农的优良传统,在未来的道路上铸就自己辉煌的同时,也不忘回报于母校。

                 (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采编部/魏  巍  贾浠琳  孙  扬  时  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