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世界著名华裔科学家、东北农业大学七七级校友潘忠礼教授
编辑:张海 |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4日 15:00 | 点击:[]

 

 

成功源自努力

                           ——访世界著名华裔科学家、东北农业大学七七级校友潘忠礼教授

 潘忠礼,男,1977年考入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考入东北农学院畜牧业机械化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留学美国,在伊利诺大学获第二个硕士学位,1998年在戴维斯加大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农业部研究署西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与生物系教授,同时兼任中美农产品加工中心副主任、“海外华人农业、生物及食品工程师协会”前主席。他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农业部青年科学家奖”的华裔科学家,也是生物与农业工程学专家,他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技术研发引人注目。2008年,他获得了“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这是美国政府为青年科学家设的最高奖项,也是在农业领域的获此奖的首位华裔科学家。2009年3月,在“影响世界华人大奖”颁奖时,一同获奖的文学泰斗查良镛对他说:“谢谢,你让我们吃的更放心了!”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潘忠礼出生在黑龙江省绥化市西长发乡正黄二村。他与家人生活在农村,条件艰苦,从未想过可以有机会上大学的他,高中毕业后便去生产队工作。工作期间,当他得知可以参加高考的消息后,抱着对大学的向往,抱着一个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信念,他决定参加高考。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通过初试和复试,步入了大学校园。得到社会历练后的潘忠礼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本科毕业后,他顺利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的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继续苦读、研究。经过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他顺利留学美国,并最终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看似顺利的人生历程里凝聚着无数的汗水和辛劳,无数个为成功而挣扎的黑夜与白天,但这些都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当机会来临时,他便可以用学识铺就未来,用坚毅抵御困难,用冷静驱散迷茫。“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潘忠礼用他的成功将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人才就是拥有能力的人

 “考研”是当下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很多在校大学生对此甚为困惑,为此潘忠礼教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当今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国内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就业而考研,并不是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术研究的向往。这种做法不能说是错误,但是却违背了考研的初衷。与国内的学生相比,国外的大部分学生是不会简单的为了就业而考研的。”对此,潘教授希望已经决定要考研的在校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无论是国内考研还是出国留学,对于学生的考察、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不仅需要优秀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自身的综合能力。潘教授鼓励在校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团队意识,而这些对于准备择业的同学来说同样重要。

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潘教授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双儿女的父亲。在提及他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时,他表示在这方面,自己并没有特意去要求孩子,而是让孩子去培养自己的兴趣。中美的教育是不同的。中国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更强调书本上的知识。而美国的教育则更重视孩子实践和参与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是可以让授课形式更加生动,二是可以更有利于孩子们记忆。相比美国学生,中国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比较差,可能就连大学毕业之后也只会书本知识,缺乏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潘教授举例说,他的大儿子,今年六月份大学毕业,高中期间就在课程以外的其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假期的时候他会去大企业实习、到教授的实验室里参加研究工作、当助教、领导学校的跳舞队、到世界各个国家去旅游增长见识,他所做的这些工作使他得到教授们的好评推荐信,同时使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在毕业的前一年就得到了一个大公司的job offer,最近又顺利接到了所有他申请的顶尖大学研究生的录取和奖学金。这些都印证了综合和实践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母校永远都是你的家

 在和潘教授半小时的谈话中,他处处都流露着对母校的那份浓厚的感情,在他心里母校一直是他的一个家。作为七七级校友,他表示,东北农业大学在中国农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看到了母校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现今中国农业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这也对母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不仅仅是对技术本身的考验,也是对怎样能够打造一个新型的农业体系高校而提出的新要求。这样的背景给每位校友、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这也将会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今年是母校建校六十五周年,他祝愿母校今后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农业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如今的东北农业大学已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所以他希望母校可以在各个领域都有一个全新的发展。

 当谈到我校校友电子信息报创刊号即将发行的时候,潘教授说:“校友皆以母校为荣,对一个学校而言,它对社会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这份影响是靠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来完成的。而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则是要通过我们的教师、学生、校友来实现的。我很高兴看到母校创办校友电子刊物,希望这份刊物会成为把母校和在世界各地的校友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这样不仅可以拉近校友与母校的距离,让校友时刻感受到母校的存在,更是为母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这里我祝愿东农校友电子信息报越办越好。”

                 (文法学院俄语1102班 孙扬、经济管理学院会计1125班贾浠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