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挑战命运的人
——记我校86届畜牧专业校友、环山集团总裁王殿生
王殿生,男,1986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现任环山集团总裁,是该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环山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现位于青岛市,是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员工近4000人、30余家子公司、21家饲料厂、7家养猪场,集饲料生产、畜牧养殖、肉食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成立二十余载,秉承“诚信、协作、公正、创新”的核心价值观,遵循“稳健务实、灵活高效”的经营理念,在本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是中国饲料行业排名前三十的领军企业。
古语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确,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必定有一段难为人知的往事。那么在巨大光环笼罩下的王殿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带着好奇与敬仰,我校校友电子刊编辑在今年七月来到环山集团青岛总部的总裁办公室,在这里王总聊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与环山集团的故事。
通往成功的道路布满荆棘
1986年,刚刚毕业的王殿生带着满腔热血与激情全身心投入到了科研工作当中,干劲十足,为研究所取得了不少成绩。他在研究所一干就是6年,这期间,他发表了很多具有专业水平的论文,还利用空闲时间翻译了三万多字的俄文资料,并凭借着较好的工作业绩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顺利晋升了中级职称。尽管科研所的工作很稳定,但是潜伏在王殿生身体里的那一颗“不安分”的心似乎总在提醒他“出去走走”,于是在1993年王殿生辞去了研究所安定的工作,只身来到威海,也自此开始了他与环山的故事。
当时的环山集团还是国有企业,本以为国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都比较稳定,可是工作没多久,这里就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危机。当时环山集团经理投资期货导致厂子亏损四百多万,整个集团濒临倒闭。正所谓是“树倒猢狲散”,看到这种情况,厂子里的绝大多数员工都纷纷离开各谋出路了,而出乎意料的是在这最危难的时刻,王殿生却留了下来,他放弃了其他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与新调来的于炳歧总经理一起努力解救环山。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王殿生与环山集团同呼吸、共命运,经过一段艰苦的努力,公司倒闭的危机暂时得以解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又一次更加剧烈的风波悄然来袭。
1999年末,国家号召中小企业改制,这项政策的颁布意味着企业里的很多人即将面临失业的危机。一时间风沙弥漫,危机四伏,接到通知的环山集团紧急召开会议,几经商量,王殿生和于炳歧总经理还有同样毕业于东农的孟东辉决定接手,带领企业走出危机,就这样他们在负债185万的情况下注册了公司,从此王殿生与环山集团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面对困难努力求索不放弃
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和困难的,骇人的悬崖和高陡的峭壁在路途中随处可见,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想过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不移地向目标前行。起初,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不是这几个年轻人的专长,但是他们始终相信努力可以创造奇迹。也就是凭着不服输的干劲,他们用了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让负债累累的环山集团盈利七百多万,不仅还清了欠款,还更加坚定了他们继续前行的信心。
当时山东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他们只能是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寻找其他企业的短板进行拓展。几经抉择与对比,他们把目光放在了当时市场容量比较小、上量慢、大企业不愿做的猪饲料身上。生产过后销售便成了一大难题,为了找到合适的客户资源,王总他们从市场和基层调研做起,实行责任到人制。一个月里于总用七天开拓市场,王总是十天,孟总是十五天,他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把市场做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碰壁无数,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不断地学习、改进,一步一步地把企业领上了轨道。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很多不为人知的苦楚,王总回忆说:“记得刚开始拓展市场的时候,我和孟总约了一个经销商下午2点见面,我们准时赴约可是经销商却一直不见人影。但这件事坚定了我办好企业的决心,只要我们自身强大了,自然会有更多的经销商会主动来找我们合作。记得还有一次去市场调研,到一家经销商询问我们的饲料卖的怎样。正巧过来一个买饲料的,经销商那里本来销售很多家公司的饲料,碍于我们在,就向买主推荐了环山的饲料,结果那个买主踢了我们饲料一脚说,‘看这破包装’。当时给我的触动很大,因为我们的前身是国有企业,对包装并不注重,从那以后我们采用最好的包装,与此同时我严抓饲料的技术和质量。这样一来只要用过我们饲料的客户其他品牌都抢不过去。”
科学管理让环山一路向前
俗话说:“守业更比创业难”。随着企业逐渐壮大,如何对企业进行高效地管理成为了王总最关心的问题。王总说:“每个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而核心员工则是推动和带动企业先进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员的管理要跟利益结合起来,将利益、权利、责任对等分配,使人员在各个岗位发挥最大作用。为此我们一直采取充分授权的制度,使每位员工都能明确责任的同时,获得应有的权利,这一做法充分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今年年初公司还拿出15%的股份,用虚拟股激励表现出色的员工。”
王总还告诉我们,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断改变,没有改变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环山集团能有今天的成绩与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完善密切相关。步入正轨的环山集团一直在积极发展,四年前环山集团开始转型,从单一的饲料生产逐渐转向饲料养殖一体化生产。这与中国的养殖行业由单一的小农经济向规模化、集体化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王总还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养猪行业的前景和集团的简单规划,“就目前中国的养猪业来看,个体养猪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是规模化养殖,养殖企业结构的变化,将来必然会导致饲料和销售模式的变化,据此十年之后我们集团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转型和结构调整。但现在的饲料行业仍是个很好的行业,基于这些考虑,我们企业只是做了提前准备,在坚持饲料行业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养猪行业。到目前为止已有7个养猪场,其中一个是与荷兰合资的,还有一个是与法国技术合作的,现存栏一万多头母猪。”
环山集团发展养猪业有着自己的特色,采用农户加盟公司的形式,即企业负责繁殖猪销售给农户,农户负责喂养,最后由企业统一购回进行销售。其中技术难度高的母猪繁殖和市场风险由企业承担,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农户一般可在一年半到二年半之间收回成本,保证了农户的利润,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集团目前在山东正在建设两个存栏母猪1万头和1.3万头的大型仔猪繁育场,由美国公司设计,完全采用美式养殖,全自动化,效率是传统养殖的五倍,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单体猪场,每年将增加50万上市肥猪。
对于环山集团的未来,王总有着自己的规划和设想:集团将在未来几年里不断地发展、完善,争取到2017年集团整体上市,到2020年进入全国农牧行业综合实力的前五名。
一路走来,并不是幸运之神眷顾王总与环山集团,而是源于环山集团多年一直秉承质量为先的原则,凭借科学、严谨的研发体系平台,努力持续为顾客研发并提供最具价值的产品。其中,一流的人才、科学的管理、先进的设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在原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品质控制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如今的环山集团拥有完备的研发体系,建有自己的研发猪场和研发鸡场。集团的研发人员均有较深的资历,大多数为博士、硕士,并具有多年的产品开发经验。环山集团目前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的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模式,必定会向着更高、更强、更专业的现代企业方向迈进。
重温大学时光,感恩老师教诲
大学时光一直是王总心中最难忘的记忆。王总成长在环境较为艰苦的农村,考大学就成了他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1982年,刻苦学习的王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活让他对人生、对理想有了新的理解。王总说:“其实大学里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和氛围。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才是大学最大的魅力所在。现在资讯和通讯发达,依靠网络随时随地可以快速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和信息,但是思维方法、思维方式、能力素养这些东西是得不到的,是要靠四年的大学生涯培养出来的。”
有一件大学时期的往事一直让王总难以忘怀。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学院布置了一篇专业论文的作业,王总翻阅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认真完成了论文,在论文里他还引用了一本杂志上的公式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当他把自己的论文连同引用的那个公式写在白纸上准备讲解时,韩友文老师发现了这个公式的错误,并指了出来。王总当时十分自信,坚信书上的内容不会出错,但韩老师比他更加坚定,还给他讲解了错误的原因,并告诉他书上发表过这个公式也会有错。通过这件事,王总明白了一个道理:公开发表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谈及大学里最大的收获,王总告诉我们,大学里最可贵的财富就是这些老先生们,他们那种严谨的教学理念和对学术的专注影响着学生们的治学和为人。
正是由于受到大学时期的影响,王总比别人更加愿意学习和专研,企业的快速成长和稳步发展并没有让他放松下来,每完成一个目标,他又会制定更高的目标,所以别人办企业是“走走停停”,而他却不停学习,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一路奔向更高的目标。
关注青年未来,情系母校发展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工作繁忙的王总也不忘关心年轻人的发展。王总认为:当代的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一方面在校期间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当下社会风气的影响。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是独生子女,缺乏生活阅历,无独立生活经历,心理表现不成熟,遇到困难就表现出脆弱心态,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工作中一旦出现错误,很多年轻人都不会自我检讨,不接受领导和前辈的批评和建议,甚至有的人直接辞职一走了之。各大企业集团每年都会招聘很多的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但人才流失却十分严重,通常情况是企业在录用后的第一年人员就会流失将近一半。这样的人才流失对于每个企业而言都是很大的损失。很多大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会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很大,于是刚毕业的他们在抱怨与焦躁中一次又一次的换工作、辞职,这就造成了企业和个人的严重浪费。为此,王总希望学校能多给大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母校一直是王总最关心的地方,虽然工作繁忙使他不能时常回到母校,但是采访过程中王总不断询问学校的现况和变化,那份对母校的深情溢于言表,并表示以后会更加关注母校的发展。在得知学校目前正在加大校友工作的力度时,王总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我们讲:“我觉得校友工作的开展很有必要,因为校友们毕业以后随着时间越来越长,直接教我们的老师都退休了或者离世了,跟其他校友之间的联系也都断了,想再次取得联系很困难,但如果通过校友会这个组织能很好的维持这种联系。中国式社会是个关系型社会,如果校友间能够有密切的联系,各方面的资源都可以共享,对个人和企业的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王总对母校的深情透露在他采访的字里行间。王总表示:如果有机会环山集团很愿意与母校进行合作交流,并在优势领域给予母校一些帮助和支持。采访的最后,王总衷心希望母校的发展越来越好,校友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采编部/孙 扬 时 静 李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