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1995届食品科学专业校友、中国著名雕塑家、导演刘洋
编辑:张海 |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4日 15:08 | 点击:[]

 

 

自由逐梦做自己

      ——访1995届食品科学专业校友、中国著名雕塑家、导演刘洋

【卷首语】

雕塑家、导演、主持人、专栏作家、足球裁判——刘洋,黑龙江哈尔滨人,1995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秘书长,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内外主持过多次国际雕塑活动。他曾先后在《黑龙江晨报》任记者、总编室副主任;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小崔说事》等节目最巅峰时期担任编导、导演;2010年以来,他主要在国际完成公共艺术雕塑。目前在五大洲20个国家完成大型公共雕塑,是目前国际上最活跃的中国雕塑家,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在土耳其、墨西哥、埃及等美术院校做过专题讲座,南美、伊朗、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媒体都有专访,并曾获尼泊尔总理的嘉奖。在这些年中,他还主持过香港健康卫视的谈话节目《健康有道》,在新疆卫视、中央人民电台做评论员,在网易做专栏作家、拍摄微电影,服装设计大赛获得国际铜奖。2014年,刘洋老师著作《刀锋上的行走》,敬一丹、崔永元、黄健翔等联袂推荐,书中让读者体验世界上“最男人的职业”,享受最自由、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北农业大学杰出校友、“文化的吉普赛人”、“刀锋战士”——刘洋的多彩世界。

忘记了是什么时候,或许只是在一次不经意间,路过一个书摊,也就是匆匆一瞥的偶然,让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人生只有在斗争中才有价值,受过痛苦,才能得到报酬。

席慕容说:“记忆是一种独特的相会形式”,的确,当我激动地接到消息到匆忙地准备,再到采访之前胡乱的猜测,最后到局促地坐到这里与他第一次面对面交谈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考虑完全是多余的。在CCTV与国际雕塑营中成绩斐然的他,丝毫没有大人物的架子,而是像一位在外远行多年的亲友,回家后热情分享自己的经历。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耐心、细心和态度的坦诚,无一例外地吸引着我,使我原本紧张焦躁的心情渐渐消失。在采访过程当中,他带给我最大的感受那便是随性、自由。

他便是被称为“石雕游击队”“刀锋战士”的年轻“刀客”,国际上最活跃的中国雕塑家刘洋。

往往在一念之间

毕业后,刘洋老师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面对花花绿绿的社会环境,刘洋老师也曾迷茫,但是,年轻坚毅的他却从未失去过梦想。“说实话,毕业之前我不是很清楚我要做什么,我也不清楚我到底能不能从事艺术工作,但我从来都没有对自己失望,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尝试。”

刘洋老师在大学时便是出众的,因此他选择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路。“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比较大众的道路,选择了基本价值观,但我跟他们不同,我想做一些不一样的。虽然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觉得这段时间多做事是好的,经历的事情多了,或许就能从中发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至少那时候,我是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选择,而当你已经上路了,选择空间就会小很多。”

20年期间,刘洋老师做过许多,从最初的蹬三轮车摆摊,到《黑龙江晨报》的总编室副主任、文化体育部主任,再到CCTV多档热播节目的策划、导演,最后进入了二十多个国际雕塑训练营,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了目前国际上最活跃的中国雕塑家。用20年的时间磨砺自己,风风雨雨,刘洋老师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那么多年,那么多的职业,那么多看似无法超越的困难,刘洋老师努力拼搏,那么多辛酸艰难的取舍,刘洋老师坚定不移地走过。我们诧异刘洋老师每一次转身为什么总是那么华丽,那么闪耀,行云流水,天马行空,仿佛没有丝毫的桎梏。

潇洒的转型,无疑给刘洋老师披上很多神秘且炫丽的色彩,很多人认为刘洋老师很幸运,然而他自己却不是这么认为的,“其实转身分几种,一种是被动转身,一种是主动转身,被动转身一定很艰难,因为你不想转身但是却不得不转身,当你主动转身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惨,主动转身过程中的痛苦和不如意也是你愿意承受的。”

“当你被动转身的时候你做不到华丽,然而当你主动转身的时候便可以做到华丽,是因为你做好了准备。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像是你跳的时候,你定要助跑,然后跳起来。尤其是当有人在拍摄你跳的时候,一定要在跳起来的一瞬间展示出你最帅的力和美。转身也就是这样。没准备的转身或许很惨,但有准备的转身一定华丽。”

“转身或许也就是这么简单,我热爱我每一天的生活”刘洋老师笑着对我们说:“我喜欢我每一个阶段所做的每一个职业,因为对于我而言,这就是生活。只不过人是需要不断前行进步的,我必须超越自己才能获取最大的成功。”

放荡不羁爱自由

人生能有几回搏,人生能有几回为了梦想、为了信念,不计个人得失与功名利禄,去追求自己心中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我记得,我们当时是分到市商委,但是具体到市商委什么地方,我不清楚,因为我没有去。然后我还是想选择一个,可能那时候有一个比较自由的心,我想选一个相对自由的工作。”年轻的刘洋老师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安逸稳定的工作,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他毅然决然地投入了社会这片复杂的环境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了《黑龙江晨报》,通过层层筛选,他成功地以编辑的身份进入了其中。

“当年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1997年6月31号,也就是我们可爱的香港回到了我们祖国的怀抱的前一天,那天我在报社上班了,我早晨8点去报到,就一天都没有回家。 7月1号的凌晨是香港正式回归,有很多的仪式,所有人都在等个稿子,等到可能2、3点,那稿子才来,然后等所有的稿子全结束的时候,都已经凌晨3、4点了,但是第二天早上8点就得上班。”

年轻刚毅的小伙子刘洋扎实肯干,很快便得到了晋升,从编辑到三版编辑再到体育部主任,他用扎实的品性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然而,自由的心总是耐不住寂寞的,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刘洋却毅然地选择了离开。“那个时候确实年少轻狂,正好赶上30,觉得你到30,人三十而立,你可能真的要仔细看看,自己以后该干点什么。”

刚刚离开了黑龙江的刘洋只身来到了北京,刚巧中国进入市场化,应聘的岗位很多,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刘洋成功通过应聘,进入了中央电视台。

在中央电视台期间,刘洋老师长期担任《实话实说》节目编导、导演,与崔永元老师一同经历了《实话实说》节目最巅峰的时期,为全国观众制作了一档最真心、最动人的电视节目。除此之外,刘洋老师在中央电视台也做了很多大型栏目:重走长征路、滇缅抗战、老西藏精神等,走了整整250天;250天当中,他作为探路组组长,走遍半个中国,爬雪山,过草地,走在所有行军队伍的最前方,遭遇牦牛围攻、藏獒追赶,陷沼泽,一周徒步翻过五座雪山,遇暴雪、泥石流,三次出车祸。他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坎坷的道路,去定位未知的迷途;虽然危险,但刘洋觉得很有意思。“以前在黑龙江省里,只能坐火车,通过这次长征才把我的心胸打开,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原来我是适合野外的,这是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在野外很兴奋,在大雪山,每天早上凌晨四点就起来,虽然冻得哆嗦,但呼吸雪的气息很兴奋。”刘洋笑着对我们说,是男性身上特有的雄性激素在起作用,他渴望更激烈的、开阔的、需要承受折磨的事,这样会使他很舒服。

记者、足球裁判、导演……在众多身份中,刘洋最喜欢的还是雕塑家。2013年左右,刘洋老师加入了国际创作营,一年之内他跟随创作营,亲手在以色列、土耳其、俄罗斯、法国、阿根廷、巴西、中国、尼泊尔、印度9个国家城市、公园完成公共雕塑,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南美最权威电视台采访、获尼泊尔总理颁奖。如今他已参加二十多个国际雕塑营,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热爱自由的他热爱雕塑,但却并不热爱旅行,“思想、灵魂、行为上的自由远比肉体的自由来的更加贴切,而现在,我所做的这一切却是我所盼望的。”

执着地向往自由,那还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一个人觉得自由是可有可无的,那样的心态才是自由。自由是一种牺牲,是一种责任,有牺牲才会有自由,而这种牺牲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值得。

不一样情怀的雕塑家

“我91年就开始做雕塑,那时候是被朋友推荐到一个雕塑家的工作室里头,从学徒开始学,给人做助手。”艺术家是天生的,而艺术家的培养却在于自己的努力。回忆起当年做学徒的经历,刘洋老师记忆犹新:“那时候,我给人家做助手,人家说你把这块泥和好,和黏黏的,软软的。我开始给他和泥,我泥和得还是不错的。”

就这样,懵懂年轻的刘洋老师踏入了艺术的大门,二十多年,沧海桑田,光阴荏苒,事态变迁。漫长的时间熄灭了多少年轻人朝气的火焰,磨平了多少曾对于未来豪迈的宣言,但是这一切却丝毫撼动不了刘洋老师对于艺术、对于雕塑最为纯真朴实的热情。

谈及艺术,刘洋老师仿佛变身成为了一名久经风霜的智者“我感觉艺术简直太大了,艺术是什么,艺术到底是什么?我有时也在反复的问自己,艺术到底是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真正的艺术是什么了,我不清楚艺术最权威的解释,但是我认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是一种艺术,就我个人而言,艺术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艺术不是艺术家专有的,而是所有人都拥有的东西。”

这可能也是刘洋老师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刘洋老师认为生活就是一种艺术,所以他的所有作品其实始于梦想,成败于激情。

个性的奇崛雄放是所有艺术奇葩的母亲,人们惊讶于刘洋老师雕塑作品的新奇美丽与表达出来的深邃的内涵,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体会刘洋老师的艰辛。成为一名艺术家是艰难的,成为一名雕塑艺术家尤其艰辛。雕塑艺术家不光需要有超出常人的体力,并且需要掌握其他艺术不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作为雕塑家,你要具备非常多的专业素质,首先你要做好一个非常好的瓦工,上大泥是个瓦工活,你说把那泥磨得很光,你得磨得很光,你还要做好一个木工,因为它有很多木架子,你还要做好焊工,因为它很多东西需要金属焊接,最后你还要干好油工,完事之后你要做效果,要刷得非常地仔细,现在我刷东西都不用换工作服了,滴不到身上,非常好。”

刻苦、努力,坚强、拼搏仿佛已经成为了刘洋老师的代名词,对于雕塑艺术最深层次的热爱更是让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艺术家。“你能这么说我,我很开心,但伟大这个词我确实是担当不了,相比于伟大,我更希望你能称呼我是一名有情怀的艺术家,我会非常高兴并且欣然接受,因为那是我向往的。”

我用爱来回报爱

热情奉献敢于担当,在国际艺术界叱咤风云的刘洋老师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母校,“我之前从没有办过讲座,当有人请我举办讲座时,我就想,我的第一次为什么不是献给我的母校呢。”

“因为我工作的原因,再加上咱们学校毕竟是以农业为主的学校,所以在国际上,我跟咱们学校的校友接触的并不多,但是这一切并不耽误我热爱我的母校。”因为对于母校最深层次的爱与依恋,刘洋老师在百忙之中专程从青岛赶来,回到母校进行讲座。再回校园时,景色已大不相同。“校园变化很大,我们那时学校还没有北区,科系也比现在少很多,也可以说是越办越好吧。”时光冲淡了记忆,但抹不去的是感情。眼界开阔的刘洋老师希望通过一种雕塑艺术活动的方式来加深他与母校的联系。“之前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做过一次,但是是完全按照中文方式做的,并不是按照国际创作营的方式来的,我想在咱们大学,我的母校做一次。”

这种活动目前在中国很少有高校举办,他希望用一种国际化的方式来提升东农的文艺水平和氛围。“如果能走在前面,我觉得这对于学校建设来讲我们便先走了一步,这是很多以艺术为根本的院校都没有做的事情。”

在自由筑梦的路上,刘洋老师始终不忘母校,以切实行动回报了母校的辛勤培育,为母校的发展增添助力。他曾免费为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大厦创作大型壁雕,成为了科技大厦一道靓丽的风景,彰显了东农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还做客半亩方塘社团讲坛,与同学们分享他追梦路上的经历与感悟。

远行千里,赤诚依旧,东农人永远如此。无论在国际上到底有多么大的成就,无论自身有多少耀眼的光环,在刘洋老师心中,东农永远是自己的根,自己永远是所有东农学子心中的那个“顽皮可爱”的老学长。“如果母校有需要,我将无偿地奉献母校。”诚挚的话语却蕴含着最为真切最为质朴的热情,这份爱永远沉淀在刘洋老师的血管里,深入骨髓,永远都不会改变。

“梦里流光语清浅,帘外飞仙去自如”,自由的刘洋老师便是东农的“帘外飞仙”。他向往自由,但却敢于承担责任,他闻名世界,但却深记母校恩情。在这次讲座中,他告诫所有东农学子“你们年轻,所以前方有着无限的可能,勇于打破传统的桎梏,追寻内心的呼唤,自由逐梦,做真实的自己,敢于创新,敢于拼搏,不要被自己束缚住”。正如汪国真的诗中所写: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采编部/

李陆  郭瑞松  杜唯玮  陆巧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