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热爱扬帆,以实力起航
——访成栋学院200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友李玉峰
大学期间,他成绩优异、能力突出,活跃于学校的各类活动,不仅是学生活动与组织的中坚力量,更是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中通过重重选拔、脱颖而出的文明礼仪形象大使之一;进入社会,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安稳生活,选择了艰难的“北漂”,投身于传媒事业,面对巨大的工作量,顶着压力依旧一丝不苟,对各种工作保持同样的严谨态度。他就是我校成栋学院200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李玉峰校友,用努力创造了经历,用经历丰富着实力,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满腔怀念再忆东农时光
提起东农校园,李玉峰说:“虽然学校现在的很多建筑以及校园环境有了变化,但我觉得它里边的东西还是没变,就是它的感觉没变,它的“味道”没有变,那是属于东农特有的文化”。
2006年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了原本打算去从事的公安行业,凭着满腔对文艺、广播和传媒的热情,选择了编导专业,并从九所拿到术科专业考试合格证的学校中毅然选择了东农的成栋学院,“到东农上大学算是我人生中一个有目标性和指向性的选择”,李玉峰如是说。
大学期间,他对学习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四年的大学时光基本上都是坐在前三排上课,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六名,连续两年获得奖学金。此外,他还参与了很多学生组织的相关工作,从学生会宣传部到后来担任实践部的首任部长,在当时的校园算是个十足的活跃分子。
学习之余,他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工作实习,这些经历让他对学校里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更多人看到他的能力。在学校里,他积极为有需求的学校活动和演出记录影像,然后在当时位于学校主楼的负一层的编辑室里进行影像的编辑、制作等工作,还跟系里和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参与各种小组作业的讨论与实践。同时,他自觉自主地去利用周末时间一遍遍琢磨剪辑软件,在仅有一个月500元生活费的情况下,购买了一本88元的剪辑启蒙书进行自学研究;在学校外,他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哈尔滨电视台进行实习,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同时提高了自己在学校的知名度,借此把学校的一些资源跟社会机构的实际需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帮助它们实现对接。2009年初他邀请了东农负责党建及就业工作的老师到龙广的高校广播里做客,给大学生和家长们分享一些毕业就业方面的建议,为学校和社会架起了沟通和联系的桥梁,能够成为搭桥者他甚感骄傲。
每当回忆起大学的那些时光,李玉峰认为那是最简单、无忧无虑、清澈纯净的一段岁月。
从“北漂”开始的事业之路
毕业后,李玉峰原本可以选择留在已经实习了三年的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或者哈尔滨电视台工作,但他放弃了熟悉的环境和轻车熟路的工作,选择了去光线传媒面试,尽管面试过程很困难,但他仍凭借实力通过了两轮面试,自此开始了“北漂”生活。
初到北京,他浑身上下仅带着东农的被子、床单和1000元钱,而且一开始就花去了800元用于租房。在无亲无故的北京,只身一人事事劳神,本以为可以顺利工作,却被通知还要进行第三次面试,“我当时心里一阵慌乱,三试完之后就一直在想要是没通过该怎么办,心都是悬着的”,好在实力再一次帮助他成为了幸运儿,通过《最佳现场》节目策划案的完美呈现,他顺利进入了试用期。
作为一个没有做过访谈类节目的新人,李玉峰投身于日播类访谈节目《最佳现场》的工作中,接触着当时活跃在线上的明星艺人们,他们紧迫的时间也注定了他工作的高强度。他每天都在忙碌地写稿子、设计流程、外拍小片,对接一切有关拍摄的人和事,周旋于每一个环节之上,有时还被主编退回修稿和催稿,而且基本每天晚上七八点才能拿到节目录制的片子,而要在紧迫的时间里交节目成片,他不得不熬夜完成工作,连吃饭都是在光线传媒附近的一条巷子的夜市里解决,节省出宝贵的时间,在机房里一遍遍写稿子、一遍遍改片子。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他没有随意应付,而是仔细钻研、追求完美,每个细节都用心打磨。他在机械齿轮般的工作环境中肩负着压力和责任,用自己专注而专业的态度,与高强度的工作较量着,熬过了毕业后的头半年。
经过之前那些日日夜夜的艰难磨练,李玉峰的实力再次得以了一大步的提升,使他在CCTV-6电影频道《光影星播客》和《爱上电影网》节目担任导演和主编的工作,变得不再那么困难,虽然也会熬夜制片、写剧本,但他都甘之如饴,心理上变得更加轻松了。当遇到创意灵感缺乏的困难时,他就和团队共同讨论,一起思想碰撞,反复思考、打磨、研究。作为导演,他更像是一个团队的大管家,大到指挥领导团队协作,小到人员餐饮问题都需要考虑,他主动与成员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妥当安排了所有工作。因此,节目的成功也是他背后努力付出的一个见证。
这期间,李玉峰接到了一个完达山乳业集团的工作项目,使他在那里渡过了一年的工作时光。那是在他看来很辛苦的一段经历,每天写着不同类型的稿子,大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发言,小到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年度经济工作报告、通知、文件等。那段时间对他而言是另一种磨练,他认为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历练,不要狭隘地看待自己的专业,也不要局限于某个领域,只有多经历,才会生发出更多新想法。
2015年,李玉峰怀抱着对哈尔滨这个生长成长过的地方的深厚感情,本着为黑龙江传媒事业献力的心态,选择回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工作,并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创立了黑龙江卫视《劳动最光荣》节目。这档节目作为全台难度最大、期望值最高的节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面对节目制作预算较低,却需要吸引眼球的素材、创意和新颖的主题的要求,即使已经拥有专业能力和丰富经历,李玉峰也同样感觉到很大的挑战。作为节目的主创人员和精干力量之一,他倾尽心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北京的所有人脉资源和信息渠道奉献给了节目,还为此牺牲过健康,在一次工作过程中累倒在了岗位上。“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劳动最光荣》节目如今依旧很受欢迎,离不开李玉峰担任导演时为其打下的坚实基础。
在省台工作的这段时期,李玉峰还参与了《见字如面》、《冰雪星动力》、《门当户对》、《心动请注意》等节目的主创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节目点击率高,观众好评如潮,并因此荣获了2017年度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先进个人,这些掌声和荣誉都是对李玉峰传媒工作能力的认可。
2018年初,虽心有不舍,但抱持着“不局限,多体验”的心态,李玉峰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以综合分数第一的成绩顺利进入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所属的皮影木偶剧院工作。进入市文广新局后,李玉峰因其良好的政治素养、公平公正的办事态度及其灵活的反应能力,在没有过多经验的岗位上脱颖而出。2018年4月起,他被借调至哈尔滨市纪委监察委工作,协助办理专案,同时作为主要考察人员之一对哈尔滨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进行选拔工作,“这项工作为哈尔滨市人才库注入了新鲜血液,助力了我市各行业、领域的发展,作为为我市及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我甚感荣幸”。
即便是在借调期间,李玉峰仍陆续参与了2018东亚文化之都、第32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等活动,为哈尔滨市的文化事业做着贡献。其中,东亚文化之都哈尔滨年活动在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开展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李玉峰作为部门骨干人员,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在挖掘、普查、传承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为该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贡献了力量。当中国哈尔滨、韩国釜山和日本金泽三国三城艺术家们精湛的歌舞表演为东亚文化之都哈尔滨活动年画上圆满句号时,作为见证者和组织者,他感叹:“此活动的圆满举办增进了三国三城间的了解与互信,能够用实际行动为繁荣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精神及提高城市美誉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千辛万苦都值得!”
简单生活中的真性情
除了过硬的工作能力与丰富的生活经历,李玉峰性格直爽真我,会尽一己之力去做一些正义的事情,使接触过他的人印象深刻。作为一个十足的工作狂,李玉峰的业余生活很简单,喜欢音乐、电影、旅行、美食,也喜欢空闲时去游泳。之前,他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工作;现在,他很注重在生活细节,在用心地让生活更有韵味。
作为学长,李玉峰对即将考研的在校生给予了鼓励,希望他们考研成功,用更多的知识去武装自己。他还建议学弟学妹们勇敢地走出去,趁早追求,到更大的城市去开拓视野,并尽力过上稳定的生活,坚持初心,在淡定中摆正心态,更加自信,稳中求进。
个人简介:李玉峰,现任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所属皮影木偶剧院高级编导,国家二级导演,也是哈尔滨市纪委监察委、市委组织部和市委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优先抽调参与专项工作或行动且给予高度认可的专业技术干部;历任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卫视传媒中心制片人/导演、CCTV-6电影频道《光影星播客》主编/导演、光线传媒《最佳现场》编导/摄像师;曾拍摄《劳动最光荣》《门当户对》《见字如面》《冰雪星动力》《心动请注意》《公益星主张》主题广告,负责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等颁奖典礼的视频项目导演及艺人统筹工作。中国新生代电视节目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