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正值东北农业大学70华诞之际,现年57岁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与农业工程系教授潘忠礼不远万里,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漫步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校园,再次看到昔日的师友,在这个梦想开始的地方,潘忠礼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数十年前。
上世纪60年代,潘忠礼出生在绥化的农村,看到当时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当的低,只有拖拉机耕地和翻地。所以,当1977年恢复高考后,潘忠礼也就理所当然的报考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并且成为恢复高考后东农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由于刚刚恢复高考,班上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同学相差13岁,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受到的中学阶段教育不完整,文化课的教授没有统一的要求。潘忠礼还记得刚上大学时还不认识对数符号,在学微积分的时候,要自己去自学补代数。艰苦的大学生活中造就了潘忠礼坚韧不拔勤奋刻苦的意志品质。他和班上的同学都特别珍惜上大学的机会,暗暗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个奋斗目标,逐渐补上从前没有学过的课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当大学毕业时,当时正值中国畜牧业处于大发展的初期,潘忠礼又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那一届全校只招收28名研究生。畜牧机械只招1名,通过不断的刻苦努力,潘忠礼成为八二级畜牧业机械化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饲料加工。在东农求学期间,潘忠礼与妻子张瑞红相识相爱,她是83级畜牧机械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后来成为了环境工程方面的教授和专家。
从在东农开始学习算起,近40年过去,但潘忠礼对很多当年的经历记忆犹新。他说到和现在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学习条件。当时因为是刚刚恢复建设学校,学校并没有自己的校舍,后来在马家花园,也就是现在的校址建设了新的东农。当时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师资力量非常强,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以蒋亦元院士和姚维桢教授等一大批著名教师以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科研精神,为潘忠礼个人后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垫定了坚实的基础。潘忠礼感慨地说:“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东农的学生包括我的同学都在国内与国际的各个领域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绩。所以我无论走到那里,我都觉得作为东农的校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毕业后,潘忠礼留校任教,工作三年之后又到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留学。由于中美两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的不同,美国在农业机械和畜牧业机械领域的许多研究已经从大学转入企业。因此,他选择了食品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玉米的深加工研究,并且获得第二个硕士学位。美国伊利诺大学是全美最优秀的理工大学之一,该大学的农业工程系排在全美前5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曾担任过伊利诺大学教授。伊利诺大学对研究生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学生学业负担很重。在这里教学进度很快,一个星期的教学内容往往相当于本科阶段同样课程一两个月的教学内容。老师除了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外,还隔三差五地考试或是要求学生提交论文。由于学费的昂贵,潘忠礼要靠做研究助理或教学助理来赚取学费。研究和教学助理工作也是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方面。既要看书和写论文,还要帮导师做项目和改作业。潘忠礼终日忙忙碌碌,甚至不得不以实验室和办公室为家。系里还定期召开科学研究进展交流会,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不得缺席。这是师生坐下来面对面交流学术问题的固定时间,在会上,每个研究组一方面总结获得的研究结果,一方面分析和讨论下一步将要开展的研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对其他同学的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在会上,导师还会对国际上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解和剖析,使学生建立起科学逻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自信心。这样的学习使潘忠礼受益匪浅。此外,潘忠礼更懂得了:科学需要有创新性,应该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解决某个科学问题。这一科研思想对指导他今后进行研究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具体体现在他的研究全过程之中。“研究生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懂得了如何去做科学研究,并知道如何去申请课题,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科学问题出处,并懂得了怎样设计和分析,并保证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具有领先性和创新性。”潘忠礼总结自己时如此说。
潘忠礼后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食品工程博士学位,从师于美国工程院院士Paul Singh 教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食品加工与安全的研究。潘忠礼具有在美国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广泛和珍贵的工作经历。毕业后立即被著名的农产品加工公司ADM公司聘任为远东地区技术服务总监。后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任教授,然后在美国农业部科研服务局任研究员工作15年当中,研究解决了很多在食品加工中节约能源、净化环境、改善食品营养价值的问题,他的科技成就主要是食品加工技术方面的创新。尤其是他在红外加热理论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潘忠礼运用创新的科学研究方法研发了具有节约能源、高效,无污染的几项适用于食品和农产品增值加工的新技术。其中引人注目的技术包括利用红外线辐射加热新技术取代传统的冷冻干燥技术用以生产高质量的干燥水果和蔬菜产品,用其取代了水果和蔬菜加工中传统的热水和蒸汽灭酶方法以减少能源和用水消耗。当其用在杏仁灭菌和大米灭虫中可取代当前所用的化学方法使食品更安全,环境更清洁。这些研究成果均为食品健康、安全以及食品保鲜技术领域上的杰出成就,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所以很受好评,潘忠礼为此在一年内连续获得美国两项科学大奖。在事业成功的同时,潘忠礼和张瑞红都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立下的回报祖国、为中国农民多做好事、做实事的志向。这对夫妻经常往返于中美两国,并同国内多所大学在科研进行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中美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成为先后担任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学会主席的惟一夫妇。潘忠礼总结道,人们的科学研究的方向有时会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需求,以及人们的兴趣会做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但重要的是科学研究方向的确定,首先是自己一定要有兴趣,第二是选择科学及社会所需要的研究内容。
近些年,潘忠礼在美国农业部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所从事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为可持续性食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和水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并生产健康食品,无论为食品加工的可持续性生产和安全都做出了一些贡献。有些科研成果在美国已经被产业所采用。他希望所带团队提出的一些红外加热及其它理论能够促进更多的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也希望研发的一些技术能够被产业广泛采用。
由于在食品加工、储藏和安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科研成果,潘忠礼获得了美国农业部2007年赫尔伯特———拉波尔特杰出中青年农业研究科学家奖。该奖每年仅授给一名科学家,潘忠礼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取该奖项的华裔科学家。2008年12月,经过层层选拔,他又再次荣获美国“中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该奖是美国政府给予独立研究的中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也随之获得了凤凰卫视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近年来,他又先后获得了美国联邦政府产业化奖、农业部产业化奖和每年仅有一个名额的食品学会新技术研发奖。鉴于潘忠礼在中美合作交流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2017他还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在“改革放40年最有影响力外国专家”网络投票中排名第二。
近年来,潘忠礼经常回来看望老师和朋友,并做学术交流及国际合作工作。每次回来都会看到东农的发展变化。他感到现在校园非常美丽,学生的数量非常多,他们的学习条件也非常好。与昔日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下,他相信东农的学生将来对社会都会成为非常有用的人才。母校在广义的农业领域内有着良好的基础。同时,身处黑龙江这样一个农业的重要大省,对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村问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和学科,任重道远。在培养一流的学生的同时,科学研究既要解决黑龙江或者是中国的问题,同时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要面向世界。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会不断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这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目前粮食和食品安全两大课题已经被全世界日益重视起来,对于学生和年轻教师来讲,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撰稿/徐彦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