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八九级校友、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杰
编辑:张海 |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4日 14:53 | 点击:[]

 

 

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访八九级校友、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杰

 李杰,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1993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同年留校任教。1996年10月至1997年7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任访问学者。他主持和参加了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申请基因专利3项,获得基因专利1项。在丝状真菌基因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通过在丝状真菌基因表达调控理论和基因操作技术上的创新,成功建立了食品级黑曲霉高效分泌表达系统,现已利用该系统成功表达了凝乳酶、甘露聚糖酶、内切木聚糖酶等酶制剂,工程菌产酶能力均高于目前生产水平,该表达系统实现了我国在丝状真菌表达系统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领域的突破。基于此成果,2012年创建了“黑龙江省酶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农大中心”及“日成酶制剂东北农大研发中心”。

 1989年,年仅17岁的李杰以专业最高分的成绩考入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作为班级年龄最小的学生,他很多时候都是率性而为,不一味死读书,认为做任何事都需要专注,学就要全神贯注,玩也要全情投入,学习与娱乐相结合。这种劳逸结合的学习模式很适合他,四年来李杰一直保持专业综评第一的好成绩,并获得黑龙江省桥牌赛团队一等奖、双人组一等奖。在学生工作上,他也不甘落后,从班长到学习部部长再到学生会主席。因此,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活,他认为是丰富且充实的。因其大学四年的出色表现,毕业后李杰留校任教并在第二年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在采访中,李杰一再谦虚地说自己并非成功的典范,成长过程也只是一种推进式的发展,和大多数学生一样都是在摸索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所不同的或许是身上多了一份专注与扎实,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每一件事都希望可以扎扎实实地做好,无论是当初留校任教还是去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做客座研究,他都要求自己所走的每一步要有所收获。

 在被问到“一个人在通往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时,他答道,一个人是否成功,不仅仅看他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财富,而关键看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每个人寻求成功的途径不同,但是要相信社会是公平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达到自己所要追求的高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担的那份社会责任,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瓶颈,都应该想办法积极面对。就像生物工程这个专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宽,自己也是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才摸索到正确的方向。通往成功的道路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对于搞科研的人来说,需要的就是沉得住气,淡泊名利,崇尚科学。

 作为硕士生导师,李杰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踏踏实实、求真务实,尤其是在生命科学这个领域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此外,还需要博采众长,在理解导师安排的问题后学会自己去寻求答案,有超越前人的意识。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只有积极主动的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作为八九级校友,李杰回首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20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知名的优秀学子,他们中有人在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搏击风云,有人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讲台上默默耕耘,有人则在领导岗位上描绘蓝图……现在遍布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生命学子已经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主力和“头羊”。据业内人士统计,在全世界克隆动物研究人员中,华人约占50%,而目前东农学子在取得世界首例克隆哺乳动物研究的华人中约占30%,李杰为自己是东农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员感到骄傲。在东农学习、工作、生活的这20多年,李杰亲身见证了东农无论是外部环境、形象,还是内部教学、科研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他所在的专业为例,在教学科研方面,他们一直在改进落后的科学技术手段,更新硬件设施,对内与本校其他专业进行合作交流,为其他领域提供技术手段与理论支持,促进生物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对外与相关企业联合,推动生物经济的产业化研究,建立新型实验研究室,开展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服务能力。

 今年是母校建校六十五周年,同时也是八九级校友毕业二十周年,李杰希望东农今后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校友间加强联系,还希望校友们无论现在身处哪个领域,都能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正能量。最后,李杰寄语《天下东农人》校友电子信息报今后能挖掘出更多好的素材,将东农精神传扬下去,祝愿专刊越办越好!

(文/会计1125贾浠琳  记者/俄语1102孙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