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2005届工业工程专业校友赵成龙
编辑:张海 |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4日 15:13 | 点击:[]

 

 


莫找借口退缩,只寻理由成功

——访2005届工业工程专业校友赵成龙

 

赵成龙,英文名kevin,东北农业大学2005届工业工程专业校友,范德国际董事长,兼任黑龙江省北京商会和哈尔滨市北京商会副会长。
    赵成龙早年曾供职于新华信管理集团(国内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咨询工作,后转投智联招聘担任传媒行业顾问,2006年,赵成龙在北京创立范德国际,为公关、咨询、金融、IT、地产等行业的知名企业提供服务,并一直致力于中国人力资源领域的建设及人才流动服务。作为范德国际的创立者之一,他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宏观的战略视角已成功地为多家企业提供了核心岗位的关键人才,并为众多著名企业成功推荐高层管理人员,并协助其组建新团队。在为企业推荐国内人才的同时,他也开始把国外的优秀人才引入中国,为国际型人才的流入开辟了一条道路。

不畏惧冒险,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初入大学,赵成龙就开始炒股,那个时候没有无线上网本,也没有WIFI,他就在阶梯教室用一台笔记本电脑连上手机的3G网络来炒股。其实赵成龙从高中就开始炒股了,他坦言一直对炒股有兴趣。2003年赵成龙炒期货挣了点钱,这是他命运的转折,从开始炒股的2万块钱翻到4万块钱,然后他将这4万块钱存到保利大厦(?)进行增值,最多的时候挣到20多万。但好景不长,过了一段时间,红价(?)一夜之间就从4万多跌到2万多块钱,最后到3000。第一天是24万,第二天12万,第三天就是6万,第四天就没有了。“哈尔滨不适合我做炒股,我放弃了,如果那时炒股要是顺利我不一定会离开”。

炒股失败后,赵成龙并没有安于现状。他发现学生买饮用水每桶需要10块钱,于是就研究桶装水生产成本是多少,发现成本才两块五。他立刻去找了负责资产管理的秦校长,想进行校园创业,就做这个桶装水,建个水厂。秦校长还真为赵成龙提供了帮助,校长让他先做出一份商业计划书,赵成龙回去写了俩三页纸,包括成本的2块5是怎么算出来的,最后能挣多少钱,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然后秦校长就给他推荐给香坊农场,看看能不能和农场合资,或者农场能不能提供这个场地,一来二去这个事也对接了好久,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就不了了之了。但是通过这件事,秦校长记住了他,这几年有时候去北京还会到公司去看他,这件事让他觉得农大校风和传统非常优良,老师都是认真对待学生的要求和想法,让学生可以坐下聊一聊自己的想法,他们会热心地提供帮助,赵成龙对此十分感激。

2003年,赵成龙所有的钱几乎赔光了,他就下决心要走出去。利用大三暑假两个月的时间,他走遍了中国的前十大城市,最终决定毕业后去北京或广州。2004年国庆之后,他到广东参加公务员考试,结果总成绩差三分落榜。经过这件事之后,赵成龙说他还是喜欢北方的情怀,觉得在广州太孤独了,索性就回到了北京。正赶上北大和清华举行了一个联合招聘会,招聘的工业工程专业全国只有两个学校开设,一个是清华,一个是东农。现场仅有四个人进入东风日产招聘的面试环节,面试的问题是拉动式生产和推动式生产,由于在学校学习过这些知识,赵成龙表现得要比清华学生更自信,也很顺利地被录取了。结果,职位的工作地点还是在广东,而且要求两天之内就签三方协议,否则公司就放弃录用。

赵成龙陷入了纠结苦恼之中,正当他犹豫不决时,在酒店旁发现了新华信公司,他对这个公司的印象来自于上学的时候读《经济观察报》里面的管理咨询专栏。赵成龙发挥了之前敲秦校长门的勇气,带着自己的简历去前台咨询能不能引荐老板,前台没找老板,找来了人力资源的经理来面试。面试完成后赵成龙觉得自己肯定能成功,就把东风日产的offer推掉了,历时整整三个月,五轮面试之后,他最终被新华信管理公司录取了。

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在新华信,赵成龙被调过很多部门,最后一个是人力资源咨询,他做人力资源顾问的助理。当时的他本科还没毕业,期末考试都没考,但那时他就已经开始给新华信的人力资源部招硕士候选人,每天需要面试很多的硕士应聘者,之后写评语转交给人力资源部。他在公司附近找了个出租房,租金是1350元,但他的工资却只有1200元,因为这里到公司只需5分钟,晚上他可以最后一个离开公司。这份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他非常珍惜。那时候他连续四五个月的打卡记录都是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而且当时刚刚上了两个项目,他需要做现场报告,非常忙碌,忙到自己的毕业照都没能照上。他们那届人总共进了10个,两个本科生,一个是他,一个是北邮的毕业生;剩下几个都是中国排名前十的学校和国外学校的MBA,十个人里面就他一个人拿到那届的“优秀员工”称号。

在大公司做招聘工作有着巨大的益处,赵成龙说在这里他能够体会不同的人生,有的是做工业工程的,有的是嵌入式工程师,有的是商业流程经理,有的是产品经理,通过人力资源可以了解的不仅是职业,还有行业,然后他就筛选总结哪个行业发展前景好,综合评定后后,发现金融行业最好,于是他就开始向这方面研究。新华信管理公司教给赵成龙专业化和职业素养,这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新华信公司做的第三个项目——“用友”,是一个软件公司,赵成龙的客户是“用友”的副总裁郭新平,正值郭总手下有一个人走了,郭总就把他挖过去。他成为了“用友”里面最年轻的负责北京地区渠道销售人,管理着北京137个连锁店。但因为不习惯经常被客户请客喝酒来争取业务,所以仅干了半年便辞职了。那时候,赵成龙既管直销又管渠道,看到许多这个行业里的潜规则。“比如你做了那么多广告,给你打电话来,你必须原价。渠道我给你的折扣是三折,就会有很多代理商找我说晚上吃个饭,有什么业务支持一下。那时候还很纯真,不太习惯,觉得都是满腔热忱很正直的人,每天找我吃找我喝,不习惯。但那时候体会到权力的重要性,哪怕你是个小岗位。”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些,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

赵成龙离开“用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已经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还不能贸然去做金融,他觉得做猎头会对创业的人才积累有好处,就去了智联招聘,在那工作了七八个月就出来创业了。“我当时每走一步都会考虑下一步去哪,提前为自己做好规划”。

2006年7月1号,赵成龙创立的第一家公司就叫“范德国际”,主要聚焦于招聘领域,打算之后慢慢向金融行业靠拢。第二家公司叫“范德国际金融学院”,现在也算是金融培训行业里面排名前三位的公司,市面上看到的绝大部分的银行和证券公司都是“范德国际金融学院”的客户。之后,公司陆续围绕金融行业资源做融资租赁、资产管理。2008年开始做资产管理和资本,一直到2013年在北京成立他最大的公司“范德资本”。这个公司主要是他自己做,工作重点是跟国企合作。由于赵成龙的公司是做有钱、有人、有生意、有资源的合作伙伴,所以与国企的合作慢慢打开了市场。

为什么公司叫范德——“我本着一个原则,讲求天高我范,百德为先。”以前老东家的客户他一个都没有抢,其实当时的他已经积累了很多客户,但他绝不会做这种事。他以前那一届的老领导认为他出去创业会带走客户,但是发现他一个都没动。所有客户都是重新开发的,这就导致他每走到下一个环节的时候,就有上一个环节的人帮助他。赵成龙从7月1号成立公司之初到12月连续5个多月都没有一个客户,领导打电话来询问他的情况,并给他介绍了第一个客户,公司才有了5000块钱的第一笔业务进账。

赵成龙说,范德公司是股份制,今年打算通过并购合作的方式走向资本市场。他和哈尔滨市有过几次合作,第一次时值陆昊省长在北京任副市长,刚回来上任。从14年开始,最初是哈城投合作,后来是工投。这次确定回来就是为了和国企合作开展金融业务。这次,他打算把哈尔滨的企业带到上海去,他有两个渠道可以接触到合作伙伴,北京有一个黑龙江省北京商会,另一个是哈尔滨市北京商会。赵成龙在这两个商会都担任副会长职务。

“母校只能贡献不能赚钱”

赵成龙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有一门课叫运筹学很重要,我现在基本把我的生活都按运筹学来运作,像回家做饭就是像运筹学一样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大的好处就是什么员工安排什么活儿,他们每天都特别忙,就要排好了充分利用资源。我现在养成了习惯,每天睡觉以前要想一下明天的行程,看有没有浪费的空间,如果有浪费的空间就补一件事情上去。你这样十年八年的累积你就能比别人多做很多事情,我现在几乎没有超过三个小时的空闲时间。通识教育可以在学校弄个选修课,不同的专业都可以选修。情商大于你的智商大于你的专业修养,像我只负责协调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具体的工作都是他人的事情。”

当问起他什么时候可以和回到母校,给老师和学生做一堂讲座,他回答:“这个义不容辞。我们给中信总行办了一个活动,都是最顶级的人来讲座,每一期嘉宾都是我们请的。”赵成龙感恩母校,并且愿用最大的诚意回报自己的母校。

经历了炒股失利、考公务员失利后,赵成龙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依旧抓住每一次机遇去提升自己,为了自己的愿景去积蓄力量,最终梦想成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你畏惧失败的时候,恰恰是阻止你走向成功最大的障碍。人最大的幸运之处就在于能够生而为人,体味人生百态,并可主宰自己的人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正如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如果你想成功,那就请放下所有逃避的借口,去遍寻成功的理由,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

(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采编部/杜唯玮 辛鹏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