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1987届机械自动化校友刘健
编辑:张海 |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4日 15:15 | 点击:[]

 

 



荆棘踏遍,清风自来

——访1987届机械自动化校友刘健

 

校友个人简介:刘健,1991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1991年-1998年在黑龙江罗北县普阳机械厂先后任技术员、技术厂长、厂长,1998年-2005年在农业部中垦集团公司鸿拓集团任副总经理,2005年-2007年在加拿大工业技术公司中国代表处任销售总监,2007年至今任德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未来广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时光荏苒,不可辜负

大学期间的刘健就注重人际交往,大家经常在一块儿讨论未来的方向,这些思维碰撞的火花让刘健受益匪浅。“我觉得在大学有两点需要自己锻炼,一个是自学能力,另一个是自立能力。我从农村来,对我来说未知领域太多,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在毕业的时候,刘健感觉当教师并非自己特长所在,就选择离开学校另找出路。

走过这段路,刘健诚恳地谈到,大学生要学会珍惜大学时光,不光要注重人际关系,专业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到了工作岗位也不可以松懈,仍有很多新知识等待去发现、去吸收。“我大学期间有两点收获想送给你们:一是要想达到某个目标要先去做能量储备,二是在努力的过程中要时刻调整审视自己,不停地发掘自己,找到最合适的路线。大学这段时间很重要,不能随随便便就过去了”。

毕业后刘健被分到农垦局,一工作就是7年。当时地方排斥大学生,刘健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基层做起,技术员、技术厂长,直至最后成为厂长。至此,刘健也并没有满足,“我唯一感觉比别人多的特质就是不满足,我想到要为未来做准备,这就涉及到一个蓄能的想法”。

关于什么是蓄能,刘健认为就是在一个环境里找到自己的目标,给自己定个方向,然后为这目标去积累一切能够积累的资源。这种储备式思维模式让他对风险看得比较重。因为很多时候要看得更远,找到更远的方向,这样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尽量让自己不走弯路,具备了这种思维方式才会有这种预知解决风险的能力。

98年,东三省的全部企业都面临企业私有化改制。为了给自己更大的发挥空间,经过考察,刘健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那就是去北京闯荡。到北京后,刘健的第一份工作在央企,后来又从事过建筑、饲料、屠宰、花卉等行业的工作。兜兜转转了一圈,大概换了十几种岗位,这十几种不同的业务使刘健的获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积累。他在每一个岗位做到相对好的状态时又选择去一个相对起点比较低的领域,去处于边缘落后的企业重新发展,这个被他称为“起死回生”的过程让刘健收获了许多知识和经验,为他日后自己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便当时的工作和生活很困难,刘健也没有退缩,他的妻子也一直默默支持和陪伴他。

关于最炽热的青春,每个人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走过。刘健在青春年华只做了一件事,一件最为重要的事——相信自己,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出来闯就一定能成功,相信自己为了一切都能做好准备。虽然这几年里,经受的考验打击都很多,但他始终没有退缩,也正是这样,才能让他在以后的日子取得更大的成就。

创业虽难,我不退缩

靠着对工作进取的激情,在北京七年的时光里,刘健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得十分出色,但同时他又很清楚地知道,这些并不是他最终想要的选择,他仍然有着创业者的激情和梦想。2005年,为了将方向和目标的最终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中,刘健开始出来自己创业。

最先面临的就是方向的选择。“在那个时候,每天都在想做什么,要在哪个领域去尝试,很困惑。”但是凭借蓄能这种提前铺垫的方式,刘健依托他的经验优势,最终选择了国际贸易生意。那是他愿意做的事情,也是能让他满怀激情的事。“我在选择这个行业时会惊觉已经历了那么多行业,其实我走的每一步最终都会成就我的最终选择。我们到某个年龄段,一定要有这个年龄段的阅历和经验,它会让你在面对任何事情都不是盲目地下结论,而是会仔细斟酌权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2007年刘健在香港成立德懋国际集团公司,这个公司主要以国际之间尖端技术为主,主要推动能源事业发展,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液燃气、LNG这些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些产业在中国的尖端技术制造能力还是欠缺,他们主要是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由于这个公司规模做得越来越大,也为了适合中国行业分工的需要,再后来又创办了未来广域集团公司。

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坎坷,作为一个异乡人,独自闯荡在北京,不仅要面对创业的重重资金和技术困难,还有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际问题。“在你拿出足够诚心和热心的时候,往往你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十分委屈。”尽管会有种种委屈,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刘健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之前经历过的不甘心,在日后都成为了让他更强大的动力。

创业要先做人,再做事,创业者要真诚,才能做好生意。曾经为了争取国际市场,他在海外一个项目就跟了两年的时间,刘健讲到:“那一单大概1000多万美金,国外的工厂处理风险大都是霸权主义,大多是转嫁风险,但是作为国际公司,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我们来评估风险、承担风险,并且化解风险,善于为客户承担风险才能有效维护客户源,自行化解风险才是商业强者做的事情。”在这个项目的基础上成功地将他公司的市场扩大到了欧洲。

品尝到成功的刘健不再是一个年轻人,从少年到中年,一点点地走过。你很难说清属于刘健的成功到底是个什么滋味,但是经历过这一切的他早已学会了处事淡然。无论曾经走过多么艰难的路,在记忆中都只是成功的底色,也是幸福的注释。

愿我的经验让你们受益

前人栽树,可供后人乘凉。走过创业之路之后的刘健,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介绍了他多年的经验之谈。他认为,毕业生不要过多的局限于薪资的多少,而要注重工作本身能否满足你的发展定位,注重工作过程中的积累。只有真正用视觉去感知企业的状态,才能在选择下一个岗位的时候有所取舍。同时,刘健鼓励大学生多听讲座,他认为,高校巡回演讲的意义在于启发灵感,转变思维模式和鼓励尝试。

现在大学生一定要转变一种思维方式,就是现在学的东西没有用,因此缺乏学习的动力。其实有用与没用不是在特定环境下去谈的,它在不轻易间指导你的工作。他认为人才最好是综合性的,单一技能的人在企业中容易被淘汰,能在公司长期坚持下去的一定是综合能力强的人。

对于大学生创业刘健是十分支持的。他认为想要创业必须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创业的方向需要与国家的发展方向相符合。在资金方面,现在国家政策也包括资助创新创业项目。虽然国家是支持和提倡创新创业,但是一旦到注册公司的时候,是会有条件限制的。现在空手注册公司的特别多,起得快倒闭得也快,一个成功的方式就是,先搭建平台,然后该从业从业,该创业创业。

一直注重人际的刘健,也谈到了自己交友原则。针对交友,他提出三点注意问题:一是把握朋友圈的定位;二是注重朋友间灵感的碰撞;三是注重品性。刘健认为,朋友应该是能够与你无话不谈的精神伙伴。其次,对于创业者而言,朋友之间应当有契合点,即能产生商业上的灵感。

久经商场,刘健对风险也有高于常人的认识。他说,创业必将面临风险,而风险是人固有的潜意识,创业人能做的,是规避风险并将其最小化。刘健简明扼要的指出,发生了风险的结局无外乎三个,其一是无法解决,其二是带来致命损失,其三则是有连带责任。第三个风险最为可怕。此时,刘健谈到阅历及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性,这些人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很好的把握风险点。

东农永远是学子的母亲

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刘健从未忘记母校对他的帮助。作为一名东农学子,刘健十分支持建立校友创业平台。他认为,这是一种情结,是每一个东农人都有的感情。这个平台有助于帮助校友创业,也有利于校友之间的交流。“对于母校成立创新创业平台我是十分支持的。我们已经毕业的校友在外打拼这么多年,无论经过很多工作岗位或者其他,我们真正留念的都是大学生活,大家对母校尽一些绵薄之力是很乐意的,我们有时候缺少的就是通过平台来进行沟通。”

作为一名过来人,刘健结合自身投资及国情分析谈到:我校对粮食作物的培养和改良的负担一定会越来越大,同时真正的收益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将来在这一方面是存在可能性的。比如,给学校的科研机构投资,并将其纳入一种商业模式,并无不可。刘健心系母校,为其建言献策,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回首刘健走过的路,我们会发现,他有抱负,但不是一个只会做梦的人,能坚持己见,并总是先抬头找寻方向。做好关于一切的准备,成功的到来,则会变得理所当然。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想去远方,不必匆忙出发,找到更好的自己,梦想便在前方。

(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采编部/姜诗源  刘紫瑞  陈韵竹  杜唯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