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访东北农业大学农机系1984届校友于景成
于景成,1964年5月出生,祖籍黑龙江省克山县。1980年进入东北农学院农机系农业工程专业学习,1989年毕业于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环境工程系,取得了硕士学位,加拿大执业工程师,后就职于加拿大“绿色计划”环境工程师,1993年被提升为经理。于2000年开始回国创业,一直致力于废水资源再生和免冲水生态养殖系统的研究和开发。2002年与合作伙伴合作成立了北京昊业怡生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创业要做好一切归零的准备
第一次创业是于景成在加拿大工作期间,那时他经常接待国内石油系统的代表团,其中一个采油厂的领导说他们那里的水质很差,含氟高。于景成便通过自己掌握的污水处理技术,又联合了几个朋友一起开发了一款家用净水器,并在油田推广。没过多久,其中的一位朋友因眼热净水器带来的收益,中途“截胡”,和油田下层合作,而此中情况于景成全然不知。然而,化学是净水的基础,工程是净水的手段,光有基础没有手段是不行的,这个同学最后失败了。
这一次创业给于景成和他的合作伙伴们都造成了损失,直到今天,于景成对他们仍然心怀愧疚。虽然失败,但于景成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创业初期可兼职,一旦有市场就要投入全力,还要避免被熟人“截和”。
1996年,于景成想在加拿大做一个冰雕展,积累日后回国搞环保事业的资本。他在朋友间做了调研,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只有一个朋友劝他谨慎,并提醒于景成在创业时不可用自己的积蓄。可是,于景成对成功的热切渴望使他把这条忠告很快就抛之脑后,他马上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冰雕展。遗憾的是,对市场的过度乐观,投资人中途撤资以及于景成盲目地使用存款投入,这个项目不但亏空了他的多年积蓄,而且让他欠下了很多外债。朋友建议他宣布破产,于景成拒绝了,这样会失去他在加拿大的信誉,还会背上一辈子的负罪感。在接下来三年多的时间里,于景成靠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还清了所有欠款。
他对失败教训的总结是:第一,不熟不做;第二,市场调查结果未必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第三,不是自己的经验不要轻信;第四,正向的支持不一定让你成功,反向意见可能会帮你避免灾难;最后,患难见真情,情义永无价。
心系环保,为生态文明建设尽我所能
前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并没有将于景成击倒,而是让他增加了人生阅历,积累了应对危机的经验和能力,并变得更加理性。98年,他帮朋友的冷水鱼养殖场在中美加三国跑市场,并从美国和加拿大学习了先进的育种和养殖技术。他设计了无动力增氧装置,免清污鱼池和水循环系统,实践证明这些设计确实提高了养殖水平。
2000年,于景成的同学给他介绍了一个合伙人,由此他开始了在国内具有真正意义的环保事业。公司刚起步就获得了在海淀区建设免冲水生态厕所的机会,免冲水生态厕所取消了冲水环节,人体排泄物直接落入接种的填料,经过微生物的降解与合成,人体废弃物最终变成了有机肥。第一个免冲水生态厕所建成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当时的公司也成为参与2008年奥运会申请材料撰写的唯一私营企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后,由于发展理念的不同,于景成离开了这个公司,去寻求更合自己心意,更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发展。他对这两个朋友心存感激,感谢他们为他提供了优质的工作机会,让自己的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2002年,于景成与另外两个合作伙伴成立了北京昊业怡生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不久就有一个大机遇,北京二环边有个粪便排放站,为了解决粪便排放站的除臭问题,北京市政管委决定让十二家有能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到现场去“攻擂”。经过数月的现场比拼,于景成公司最后胜出。为了打消政府对公司在国内没有业绩的顾虑,他们决定垫付除臭改造的所有费用,直至甲方彻底满意。经过一年多的现场检验,甲方最终满意地支付了所有资金。公司开了一个好头,于景成把首战告捷归为三因素,技术方案的理论完整性,措施的有效性,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给甲方留下的深刻印象。这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陆续为公司带来了很多除臭业务,直到现在。
2003年,于景成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资源化处理站,至今已成功地运行了十多年。经过多年的技术提升,这个处理站已经升级为中国唯一的有机资源再生中心,这个设施在处理粪便的同时还可以处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园林垃圾、垃圾渗沥液、地沟油等多种城市废弃物。经过这个循环链,95%的废弃物变成了资源。另外,公司与加拿大埃德蒙顿市政府在北京成立的合资企业正进行着在国内将城市废弃物转化为乙醇的努力。
为了服务2008年奥运会,北京决定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2007年,于景成公司承接了这个项目,一开始就遇上了难题,运来的东西根本不是餐厨垃圾,而是袋装生活垃圾与泔水的混合物。唯一出路就是解决问题,首先是如何把垃圾袋打开,人工破袋不现实,于景成就决定开发破袋机。在模仿国外和与大学建立合作两条路都走不通后,经过几天不眠不休地苦思冥想,于景成终于做成了一个概念样机,又过了几天,真正的破袋机以及一系自主研发的餐厨垃圾分类设备就全投入到了生产当中。以这套分类系统为基础,再结合之前的分类经验,于景成把分类系统延伸到了生活垃圾领域。如今,这套系统已成功应用到中央党校,北航,北外等多个垃圾分类站。垃圾自动分类是公司完全的自主创新技术,也为未来的生态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景成表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生态文明,遗憾的是,了解它的人不多。所以,他还经常到其它地方讲生态文明。现阶段公司的努力方向是推进生态城的建设和管理,其产业链已经从城市废弃物处理延伸到了再生资源的应用,期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形成一个物质循环的闭环体系,他对中国生态建设的未来充满信心。
创业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挑战
于景成谈到作为一名工科生,他在创业方面需要补充很多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2009年初,北京市政府的一位领导到粪便排放站考察,于景成和领导聊了一上午的技术,最后他卡在商业模式这个问题上。于景成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立刻开始学习。他在读《道德经》的时候,发现老子对创新有一个非常好的定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现在流行的蓝海与红海之说其实就是对这句话的解读。于景成觉得任何人对创新的定义都没有两千多年前老子说的高屋建瓴,就把这句话当成了公司的创新和竞争原则。
公司有了哲学就相当于有了大脑,有了大脑才会思考,才会有智慧。有了智慧,就可以看清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有了智慧,就可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于景成说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顺天道,行善为,积厚德,知感恩,敬客户,爱同仁。在哲学方面,他建议大家能多读国内外的经典哲学,以及日本稻盛和夫的著作。
于景成认为,个人的成功可以遵循以下公式:个人成功 = 思维方向×努力×能力。这个公式的关键点在“思维方向”,思维方向可为正数,也可为负数。正向思维是让世界变得更好,利他人主义;而负向思维是利己主义,这种思维无法成功。不努力和能力弱的极致才是零,而不是负数。所以,思维方式决定了个人成败。另外,以上三个参数如果都是80%,最后的结果也只有51.2%,在创业或工作当中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能力要超过别人才会成功,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
公司的成功则可以遵循以下公式:公司成功=社会政治方向×市场×商业模式×资本×团队×技术×管理。第一,从事的业务最好顺应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第二,如果要创业,就要认真识别和寻找市场。市场有三种存在方式:盲点,痛点和痒点。盲点就是市场有这种需求,但是无人知道这种需求。痛点有极为明显的市场需求,但是很少有人能提供解决方案。痒点就是有市场,也有解决方案,而你的方案只是起到微不足道的锦上添花。第三,商业模式就是利润的产生方式和持久能力,利润通常来自于为用户解决核心的需求,最好是用户的盲点或者痛点需求。好的商业模式会给用户带来革命性成本降低,并带有粘性,另外,一旦自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别人基本就不太好复制了,因为已经形成了一个自循环体系。第四,技术是项目成功的导火索,知识和技术的积累非常重要。第五,创业一旦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又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项目,还有靠谱的市场,好的商业模式,优秀的创新技术,那么,资本不会袖手旁观。自己准备一些初期的资本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卖房子卖地。第六,所有天下事,成败全在人。好的团队是发现市场,创新技术,形成商业模式的关键,团队的好坏可以通过几个参数获得,如:正能量,凝聚力,活力,执行力,影响力等等。最后,管理就是建立和执行规范、标准和流程。规范是预先行为,标准是事后检验,流程是保证公司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用自控语言就是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往往会取得更高的效率。通常情况下,管理取得的效益是纯利润。再用这个公式计算一下公司的成功几率,假设7个关键参数都是80%,那么公司成功的几率就是0.209715,也就是公司的各项指标都表现良好,而成功的几率只有21%。公司成功公式也表明,不是每个公司都会成功。对于创新创业来说,要做好去用七个大西瓜,收获一粒芝麻的准备。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于景成所说的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以不争立于不败之地,专注于自己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及客户关系,这才是公司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心如磐石,不可转也。回首走过的创业之路和人生之路,于景成感慨到:既然选择了未来前进的方向,便要不惧风雨,毅然前行,即使路程遥远,崎岖难行。当抵达彼岸,驻足回首,那一个个延伸到远方的印迹,坚定又清晰,才会顿觉此生无憾,时光掷地有声。于景成感激母校给他这样一个能够与校友交流的平台,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宝贵经验无私地与大家分享,同时表达了对学弟学妹们的殷切希望,愿大家的未来一片光明!
(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采编部 杜唯玮)